[金門] - 俞大維紀念館

2011121512:30



[ 俞大維紀念館 ]

對面就是榕園及823戰史館    三個景點在同一個區塊內    離太湖很近

 

原本只知道俞大維先生   在823砲戰時擔任國防部長

上網看了他的生平介紹    對這位有能力又高風亮節的學者國防部長    真是打心底肅然起敬!

比較今昔   是會令人感概的!

 

 

俞大維其人其事

http://big5.chinataiwan.org/twrwk/ywysh/200809/t20080916_746719.htm

 

俞大維是浙江紹興人  1897年12月25日出生

父親早逝   母親曾廣珊是曾國藩的長房長孫女 

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尤其是曾國藩的一句“ 不近人情的事不做 ”

更是成了俞大維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重要準則

俞大維學習刻苦、嚴於律己、清正廉潔都是緣于這個原則

身先士卒、寬厚待人、忠於職守更是發揚了這個原則

 

先後就讀于復旦大學、聖約翰大學

21歲時到哈佛大學攻讀數理邏輯  拿到博士學位

後又到德國大學攻讀數學及德國哲學 

取得第二個博士學位後   俞大維便留在德國進行兵器及戰略研究

後婉拒美、德等國的高薪聘用   毅然回國效力

 

 

俞大維于1933年任國民黨政府兵工署署長

1946年初任交通部長

 1949年赴臺   1954年在臺灣出任“國防部長”

1993年7月8日因病于臺北辭世   享年96歲

 

 

俞大維清廉、自律、愛國的品德讓人稱道

身居要職    數次調動工作   他絕不帶一個“自己人”

走馬上任   也從不安置一個私人

他在接受“國防部長”職務前曾提出兩個條件  否則絕不就任

一是不管人事與財務    二是用人無類   節省公幣

他本人不送禮   也不收禮  用人唯才   不論派系

俞大維既非黃埔出身   又非職業軍人   甚至終生未參加國民黨

卻以學者的身份擔任“國防部長”這一既重要又敏感的職務

一幹就是十年   並且口碑甚好

這不僅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   即使後來也沒有這樣的事例

 

俞大維在德國研修軍事期間   曾參與國民黨政府購買德國軍械事宜

十分認真   又十分清廉   被國民黨任命為駐德國商務調查部主任

後來多次督導採購外國的軍需物資    直至回國以後

當時按照國際慣例    收取工廠回扣是天經地義的事

至於暗箱操作   更是數不勝數

為了防止弊端    凡是大規模的訂貨   俞大維都親自參與

 

1930年他奉命採購歐洲有名的博福斯(Bofors)工廠生産的75型山炮

他親自到工廠所在地瑞典去洽談

當時國民黨政府每年都向該廠購買12門這種山炮

廠方也照例為他準備了12門   並告訴他將有一筆不菲的 " 佣金 "

當他知道這筆回扣正好購買3台同樣規格的山炮以後

立即平靜地説:“希望你們趕工,15門山炮一齊交貨。”

這句輕描淡寫的話讓工廠的上層人士大吃一驚

他們只知道俞大維諳熟軍械    精通外語   舉止儒雅

卻不知國民黨政府中尚有如此廉潔之官員  感動得不知説什麼好

他們希望交下這個朋友   但又不敢貿然送禮

最後工廠向政府報告此事  並提出申請  由瑞典政府贈他一枚勳章

回國後俞大維對此事緘口不提   直到四十多年後才為人知曉

 

在兵工署工作的12年間   他不但注意國外科技動態  

還專門成立了研究部門   開發研製適合中國國情的軍械

在抗戰8年中   兵工署下兵工廠生産了大量的武器彈藥   保障了正面戰場的武器供應

俞先生是彈道專家   兵工廠有重要武器試驗    他必定親臨現場   並指導有關的技術人員

他還以兵工署的名義向國外派了不少研修生   後來這些人才為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本書的書名是"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

當時823炮戰彈如雨下   一顆流彈正好落在巨石旁邊

爆裂的彈片直接坎入於俞部長的後頭顱骨   其他的碎片打在部長的手臂上

這本夾在部長腋下的精裝書   護住了於部長的胸口

使得碎片只射穿書的內頁   而保住了部長的性命

 

 

這個卡在俞部長後頭顱上的彈片

直至他過世火化後才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