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 (1/16) - 茵他儂山國家公園 -1

2011012911:40


在清邁的第二天  我們參加了一個 local  tour

到 " 泰國的屋脊 The Roof of Thailand "  ~

海拔2565公尺     泰國最高的茵他儂山國家公園 (Doi Inthanon National Park ) 一日遊

泰文 Doi 就是山的意思     這座森連公園佔地 48,240 公頃

高海拔的氣候   使這裡比較像加拿大   而不像泰國

這裡夜晚的平均溫度是攝氏 5.5 度

前些時候看到電視新聞    泰國出現攝氏零下10度的低溫   就是發生在這兒

(官網 http://www.chiangmai-chiangrai.com/doi_inthanon_park.html)

 

有三個人怕暈車  所以沒參加TOUR

一部小巴 +司機+ 英文導遊    載著我們11個人上山

費用    泰銖 850.-/人 (含午餐)

 

上山的感覺    很像往台灣的溪頭  杉林溪走

山腳下大片的變色林    到了山上反成為常綠的高山植物   

整片的森林  景色很美

那天天氣很好    天氣涼涼的   空氣冰冰的    感覺非常舒服

難怪這裡是泰國人的度假勝地     很多人來這裡健行  爬山   騎單車   

 

 

第一個參觀的景點是 Wachirathan 瀑布 (又稱彩虹瀑布)

 

一下車就聽到轟隆隆的水聲    氣勢磅礡

 

 

運氣很好   太陽露臉了     瀑布下方果然出現一道若影若現的彩虹


 

 

 

接著我們去參觀苗族與克倫族(Karen) 的小部落

 

 

 

導遊說這裡的少數民族   原本住在泰緬邊境    以種植鴉片維生

泰皇為了杜絕鴉片   讓他們部分遷村至此   並發給他們護照

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原則下   教導他們改種高山農作物   如  蔬菜   花果    棉花  等經濟作物

除了讓這些少數民能自給自足  更拓展銷售的管道    幫助他們改善經濟

這個計畫稱之為 " 皇家計劃  Royal Project "    1969年 成立基金會

在泰國     不難發現 " Royal Project"  的市集與店面

(Royal Project 官網 http://www.royalprojectthailand.com/general/english/index.html)

 

棉花

 

 

盛開的黃色曼陀羅

 

 

休耕中的梯田


 

 

看了那麼多的佛寺    難得在這裡看到一間教堂

 

正在編織的婦女

 

買了一條可以當圍巾   也可當檯布的長巾

棉質的觸感很舒服    光澤會隨著光線變化

這樣一條需要一個禮拜才能完成   純手工的圍巾    才賣泰銖250.-

若不是行李已經快爆掉了   而且太重    還真想搬一條床上的披毯回來 !

 

 

好奇的上網查了一下克倫族的資料    卻意外地看到一頁的血淚史

 

原來他們是緬甸境內   最大的少數民族

長久以來    克倫族一直追求獨立自主   卻不斷地遭受緬甸的欺壓

緬甸對克倫族人的    燒、殺、擄、掠     逼著克倫族人不斷越境逃亡

就算在泰國    必須面對沒有國籍    沒有身份的茫茫前景

但比起在緬甸的迫害    難民營對他們而言   簡直就是天堂

 

節錄以下聯合新聞網的報導    

誠摯的希望    真如導遊所說    少數民族都受到 ROYAL  PROJECT 的照顧 

都拿到護照    有了身分     能在泰國展開新的生活

 

緬甸軍政下的克倫人2010-03-24 聯合新聞網】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40788

 

 

聽說過居住在泰、緬邊境難民營內的克倫族人嗎(Karen)?

最近泰國軍方積極地強迫克倫人返回緬甸克倫邦(Kayin State 的舉動

已引起當地及國際人權團體的關切。

 

為此,美國已有27位議員呼應人權團體的請求,聯名寫信與泰國總理希望軍方立即停止其舉動,以免克倫人受到緬甸軍政府的迫害。雖然軍方領導人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強迫遣返克倫難民並不是我們的政策」,但人權團體在難民營當地(Tak Province 所作的實地調查卻清楚說明,「沒有人是志願的」。

 

克倫人,他們是誰?他們是緬國境內較具實力的少數民族,在與政府軍的長期鬥爭中,他們才逐漸被迫向東遷移至鄰泰邊境的高山叢林中生活,打起山區游擊戰。為了遠離戰火與政府軍的迫害,克倫族內的老弱婦孺們開始過著流離失所的日子,多數是逃至泰國境內的邊境上過著難民營的日子,有些人甚至已經停留超過數十載了。人權團體估計,邊境上的難民營內,難民人數一度高達20多萬人,多數是克倫人。

 

難民營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地方。裡面所有的物資皆須仰賴人權團體的救助。雖有教育的提供,但年輕人在接受完教育後根本無處謀生,泰國政府也不承認其身分,緬甸更不可能回去,許多年輕人偷跑去曼谷大都會中打黑工。僅有少數的幸運兒能被歐、美等國接納,重啟新生活。

 

除了憂慮克倫難民在回到緬境後的遭遇之外,其實最立即且明顯的傷害莫過於數以千計埋在腳底下的地雷了。由於長年的戰爭,至今根本無人知曉到底有多少顆地雷被埋了起來,以及他們的埋藏地點。報告說,年初時就有些克倫人在被遣返後誤踩地雷喪生,或者受到重傷。

 

就算沒有地雷的威脅,克倫邦境內克倫人的傳統居住地也已經被親緬甸軍政府的民主克倫佛教軍(Democratic Karen Buddhist Army. DKBA 所控制。依過去的經驗,暴行,諸如性侵害、孩童兵、奴隸、處決、虐待等等,隨時可能加諸在這些難民身上,特別是婦女與孩童。如今,DKBA已被緬甸軍政府重新納編為邊境安全部隊,嚴控邊境並監控包括克倫民族聯盟(Karen National Union. KNU 在內的反政府勢力。

 

回去後,居所、食物與飲用水的取得也是一大問題。多年的流離失所與難民營生活,讓這些克倫難民早已失去原來所擁有的一切。過去泰國慷慨允諾接納逃離緬甸的克倫人而獲得國際人權團體的掌聲,現為了雙邊關係的穩定與邊境安全,不惜撕毀人道承諾,令人難過!

 

緬甸其實是一個超過130多個民族所組成的國家,而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語言、文化與組織,有些民族甚至還有皇族的存在,可見其民族間的複雜性。緬甸共分為7個省(Division 7個邦(State);「省」為緬族的主要聚居領域,「邦」則是非緬族人的聚居地。人口最多的首推緬族(大約是60%),再來才是撣族(10%)、克倫族(7%)、華族(3%)、孟族(2% 等其他少數民族。

 

在英國統治時期,聯合少數民族來制約優勢的緬族是英國人的主要手段;克倫族自然是當初英國人極力拉攏的一支,而享有高度的自治優待。1948年緬甸獨立後初期,克倫人不僅在民選的政府內部佔有要職,也繼續享有高度的自治,宛如「國中國」。

 

然而隨著軍方在政府內部影響力的擴大,克倫族與緬族之間的矛盾開始嚴重起來。例如,不少克倫族裔的軍官不是無辜的被捕下獄,就是無端遭到免除職務的待遇。19623月,尼溫將軍(General Ne Win 發動政變成功,廢除聯邦憲法,實行軍人專政。少數民族根本無法在政府內部擁有發言決定自身命運的空間,至此與緬甸軍政府的衝突無法避免地加劇展開。

 

邊境地區的高山地勢,一度讓克倫人成功地抵禦政府軍的攻擊,但隨著政府軍在取得邊境的交通要衢後,局面才開始反轉過來。為了切斷反抗勢力的所有後援(包括水、食物、兵員與情報),政府軍在當地不分男女老少一律當成敵人全力鎮壓。許多人相信,緬甸軍政府是有目的的執行「種族屠殺」(Ethnic Cleansing)。

 

90年初,緬甸軍政府開始與反抗組織簽署停戰協議,但軍政府對少數族裔的歧視政策並無任何的妥協。對克倫難民來說,這當然還是一個相當艱苦的處境,他們多數沒有緬甸的國籍身分,也無法取得泰籍身分。他們長期被世人遺忘,且困在難民營的世界內毫無希望,需要外界的持續關心與支持。

 

海地地震發生後,泰國政府行動迅速地呼應國際上的人道援助,捐贈100多噸的白米與海地難民,但對於長年流離於邊境上的難民,卻不能繼續施予人道援手,真是令人覺得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