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 撲 (88風災台東紀實)-- (1) 水永遠會記得回家的路

2009082212:37


最近的新聞    大半集中在對官員的批判上  

行政院秘書長陪丈人上五星級飯店過父親節    閣揆染髮     馬總統遊泳  .......

官員們的失言失職   是該有所檢討     我無意為他們辯白什麼

但逮著了機會   就非得把人罵到臭   罵到爛   罵到一無是處   罵到義憤填膺的作法

究竟對救災有何幫助?!

出一張嘴罵人容易   當務之急   這些罵得口水滿天飛的人   又提出了什麼建設性的意見?

這個社會   實在需要多一點正向的思考   尤其國難當頭!!

 

一早看了這麼篇文章 

作者曾是一個媒體工作者

心     隨著一張張的照片   文字   觀點    沉澱了下來    ......

與大家分享這一篇好文  (文章很長   我把它拆成兩篇)

 

轉載自  

煙斗客的重機日記  --  反 撲 (88風災台東紀實)

http://www.wretch.cc/blog/apophoto/27533669

88,莫拉克颱風重創了南台灣,每天都在電視發現新的災情,充斥在眼中的是滿滿的土地瘡痍,救難人員跋山涉水的驚險鏡頭,及受災家屬的哀慟悲慼,然而這場大災變的背後,到底在告訴人們什麼,是一場天災?還是人禍?我無法從媒體資訊中得知。

89,我在飛往台東的飛機上,想著此行的目的,我不是一個救難人員,對搶救受困者一點幫助也沒有,也已不是媒體,當然也無法有報導的目的,但是我還有一個自己的平台,會有一些朋友會來這裡,透過自己的親臨現場,我要去找到一個有價值的觀點,一個讓台灣災情越趨慘烈的原因,觀念才是最根本的預防,或許只能影響一兩人,也就不枉我此行的目的

 

*************************

 

【媒體】

透過一位台東友人的協助,才能進入一些被管制的災區,一踏上受創嚴重的太麻裡,就感到一陣煙硝瀰漫,路面斷裂,房屋許多都被掏空,挖土機正忙著挖開河床泥沙,路上都是軍人和媒體匆忙穿梭其間,這裡曾經是台灣美麗的日出故鄉。

 

正在拍攝河床的畫面時,突然被某電視台記者拍了一下,「老哥:不是在這裡,屍體是在前面!」他的話才剛說完,就看到一些媒體記者往發現屍體的方向快步跑去。若是以前,我一定也會快步跟上,但離開媒體久了,才突然驚覺此幕的荒謬,對那些苦後已久的媒體,死傷才是新聞的焦點,但卻是建立在民眾的苦難之中。

 

 

這次媒體的確發揮了不小的功效,許多無法打入救災體系的電話,都是透過媒體的轉傳播,才得以在第一時間得到外界的關注與援手。只是,近年來媒體的惡性競爭,已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叫記者深入連救難隊都還無法進入的災區,罔顧記者的人身安危,只求拍到獨家鏡頭,我很難想像越過窮山惡水前往災區的記者,是希望能看到的什麼?是平安無事還是慘絕人寰的慘況?恐怕後者才是對電視台有價值的畫面。

 

 

媒體在災變中,擔任盡責的報知者,卻也同時翻攪了人的情緒,透過不斷撥放的災情畫面,讓所有人在憐憫的同時,也創造了高的收視率。許多媒體守在太麻裡失蹤的員警家門口,等著拍攝遺體尋獲時,家人的慟泣?這個工作的後面,其實是在等候別人寸斷的心,我似乎已經沒有辦法,再懷抱這樣的心情按下快門。

 

 

 

 

 

 

*************************

 

【官員】

 

 

為了紀錄被決堤太麻裡溪水衝擊的斷路,我走了一條偏僻的產業道路,來到一處能觀全貌的高地,見到被沖毀的台九線和柔腸寸斷的南迴鐵路,這也中斷了太麻裡以南的所有交通,金峰、達仁、大武因此成了孤島,將近兩萬人受困其中,只能以空投物資的方式來援助居民,也讓屏東與台東這兩個相鄰的縣市,竟需要繞台灣一周才能互通。

 

 

 

 

 

 

 

途中,我見到一台廂型車,旁邊圍了一些人,下車查看才發現是交通部長毛治國,他們一行人正攤開一張地形圖在討論,毛部長不斷透過衛星電話,在接收各地回報的交通狀況,然後一一核對土地流失的情形,雖然風災已過三日,才再收集交通資訊,似乎錯過了第一手資訊掌握,但至少他身旁並沒有帶著媒體,而是和一群專業人士一同勘災與搶救。這和許多巡視災區的大官比起,比較像是解決問題的態度,期待有二十多年事務官經歷的他,能比其他政治派任的官員更瞭解狀況,畢竟許多人命都掌握在決策者的手上。


另一幕的失落,是看到總統馬英九在情急之中,竟打電話給台北市消防局長求援。身在東部災情慘重縣市的他,唯一能清楚調動的資源,卻只是從前的舊部屬?某種程度,這也代表著在這分秒必爭的救災時刻,災援調度已完全的失控。台灣太過政治化,即便是高民意選出的高官也只熟悉政治超作,但是,當真正發生重大危難時,最需要統一整合與調度時,卻完全喪失這能力,讓人深感痛心。

 

 

 

 

 

 

車開上一塊小台地,也意外見到台東縣長鄺麗貞,她正在和受創嚴重的嘉蘭村長以及慈濟的工作人員,勘地談蓋建組合屋的事情。對他們想盡速解決災民住的問題,這份用心我很能認同,但對於他們急切想快速找一塊地就來蓋,這部分我卻有不同的看法。很多的公共建設太過政治考量,為了解決立即的問題來換取民心,反而太過輕率就下決策,恐怕會造成日後更大的後患。貓纜、內湖捷運都是同樣的問題,建設是需要長遠評估,需要更通盤的考量,國內長期缺乏國土資源的統籌與保育單位,造成許多不適合蓋建的地點,為了政治的效應和暫時安撫,一再的倉促擴建,無疑埋下更大的問題。

 

 

 

 

即便是在最困難的災後重建上,政府應先給受災戶租屋補助金,安頓好無處可歸的災民,然後尋找一塊能長居久安的住處,讓危險區域居民都能集體遷村,再用低利補助的方式,讓受災戶都能有低價購買,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居住形式,該由全體居民來自決,而非政府一意孤行,由下而上的民意,才是真正的民治社會。

 

 

 

**************************************

 

【災區】

 

 

 

由於部落主要道路斷裂,不得不改走狹窄的產業道路深入鄉鎮,會車時常會驚險萬分,最後才終於抵達受創嚴重的嘉蘭村部落,這次風災共摧倒了51間屋舍,暴漲溪水將臨溪前兩排的房子完全沖走,倒在河床中的其實是第三排的房子了。

 

 

 

 

 

村內的馬路也被氾濫的溪水弄得殘破不堪,國軍也動員來幫忙搶鋪路面。

 

 

 

 

 

一些老人面對岌岌可危的家園,心中百感交集,原住民因為弱勢而居住在地勢險惡的山間,如今卻連家也沒有,很多村民並不想搬走,因為根本不知該往何去。

 

 

 

 

我走下河床中,戰戰兢兢,很擔心上游堰塞湖突然潰堤,卻在回首見到突兀的景像,頹圮傾倒的房屋,襯在美麗的藍天白雲中,最美的天空卻經歷最狂的水,自然的深奧,讓人望而生畏。

上一次的海棠颱風也曾重創嘉蘭部落,衝垮十幾戶房舍,因此這次居民已學到教訓,在溪水暴漲前,都已緊急收拾家當撤離,也因此慶幸部落並沒有太多傷亡,但被水沖走衝倒的房子,卻是很多人一生的心血,只能流著淚看它潰堤。

 

 

 

 

當地耆老說,太麻裡溪在日據時代河面有150寬,這是百年來自然界所定下的寬度,但數十年來因過度得開發,變更許多河床地,讓河道整整縮小成50,也加高堤防去改變河川的流向,變成迂迴的河路。這次的風災,從山上滾降的大水把所有變更的河道一次摧毀,還原成最古老時期,原始河道寬度與路徑。耆老說:水永遠會記得回家的路,它要收回長期被人類霸佔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