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 - 古寧頭戰史觀

2011122321:28


12/10/2011  多雲時晴   11~15 度

在金門的最後一天    氣溫雖低   但是老天爺賞臉   放晴了!

 

[ 古寧頭戰史館 ]

 

古寧頭戰史館前   有一條筆直的林蔭步道

路面上兩條紅磚線  是為了給戰車通行的

早上呼吸著冷冽清新的空氣   聽著鳥叫   散步在這樣的林蔭道上是很舒服的

 

 

 

步道中間  有一座反空降堡

為了防範空襲   金門在主要道路的交叉口    都會設置反空降堡來監控道路

 

 

步道的盡頭   就是古寧頭戰史館

正中間   立著英勇戰士的銅像

左右兩側是在古寧頭大戰中立下大功的 M5A1戰車

 

徐蚌會戰後   國軍的戰車全打光了

只好接收二次大戰美軍棄置在菲律賓叢林裡等待報廢的 M5A1戰車

當時全金門共有21輛    國軍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整修戰車  

結果這21輛破銅爛鐵戰車   在古寧頭戰役中 

竟發揮了優勢的火力    戰後胡璉將軍頒給它「金門之熊」的封號

 

民國38年 10月24日   爆發古寧頭戰爭的前一天   

國軍在壟口、古寧頭一帶進行軍事演練    

這輛 66 號戰車   履帶斷掉   陷入壟口沙灘上動彈不得

士兵為了戰車   留守在沙灘上   並有另外一台戰車在其側保護

25日凌晨   共軍登陸   

國軍因此能在這關鍵時刻的第一時間   發現共軍來襲

而滯留在沙灘上的戰車   履帶斷了   砲卻沒壞   成了第一線猛烈攻擊最好的武器

 

 

 

古寧頭戰役

1949.10.25 ~ 10.27

     只有短短三天   所以當時留下來的照片並不多

戰史館內主要展示12 幅油畫   介紹古寧頭大戰的經過

裡面還放映介紹古寧頭大戰的多媒體影片  

大家看了之後   不勝唏噓

 

      民國38 年1月   京滬失守  徐蚌會戰失利   

國軍節節敗退   恐江山不保   陸續將物資人力遷往台灣   並令軍隊駐防金門

8月  共軍攻克福州    

東南各省國軍紛紛退到沿海島嶼

10月17日    廈門淪陷    

福建省主席湯恩伯將軍   見大勢已去   下令撤守   將總部遷往金門

 

 

民國38年6月以前   國軍根本未在金門島上設防

  8月起  隨著福州的失守    國軍開始增強金門防禦   全面備戰  

拼命的運補彈藥   挖戰壕   蓋土堡

當時金門沒有樹  也沒有水泥  可以建築土堡

只得向百姓徵收門板   窯磚   紅土 

拆到最後   連墓碑也派上用場   海裡的蚵石也拿去做碉堡 

短短兩三天內  就完成了200多個土堡

 

意氣風發的解放軍司令葉飛   在宴請廈門地方領袖時用筷子指著桌上的一道菜說:

「金門就是這盤中的一塊肉,想什麼時候夾就什麼時候夾,跑不了!」

民國38年10月24深夜   是數年來的最高的大潮    

中共集結兩三百艘船   長驅直入 由大嶝、小嶝等島嶼  航向金門


 

 

共軍本來想從金門的腰部登陸   計畫將金門一分為二

10月25日凌晨   被強勁的東北風吹得往西飄流    到古寧頭  壟口一帶登陸

因而被前一天在壟口演習    因為戰車壞掉  而駐守沙灘的士兵發現  

爆發了慘烈的古寧頭之役

最先在壟口登陸的共軍   死傷慘重

 

 

共軍在突破後沙、壟口、古寧頭一帶防線後    各自混戰   向島內突竄

這時解放軍葉飛將軍接到登陸成功報告   以為勝利在望

但是共軍佔領灘頭陣地之後   已經退潮

天亮後解放軍船無一返回    被我軍全數焚毀 

   

 

 

26日凌晨   解放軍又湊齊一些船隻   由團長孫玉秀帶四個連渡海增援  

在湖尾及古寧頭成功登陸    和據守該地的解放軍會合   

當時在古寧頭一帶     約有共軍6000人   利用黑夜  流竄到安歧

 

國軍由高魁元指揮  分北中南三路開始反擊   向固守林厝的解放軍發起猛攻  

同時   由台灣趕到金門接管戰區的胡璉將軍代替湯恩伯將軍   成為金門防衛司令官

蔣經國亦搭機至金門   慰問參戰的軍官

 

由於當時解放軍佔領數座水泥碉堡   以強大的火力反制   以致進攻困難

經過多次的肉搏戰   終於攻進林厝

從黃昏到黑夜     國共在南北村展開激烈的巷戰

 

 

國軍第十四師四十二團中校團長李光前   在林厝攻防戰中   身先士卒    勇戰犧牲

成為此次戰役中為國捐軀之最高階軍官   金門人為感念其英烈    建廟崇祀

 

 

26日午夜時分    終於把彈盡糧絕的解放軍    逼到北山斷崖海邊

 

 

27日清晨  國軍在海軍及空軍的支援下   對斷崖下1300多名殘存的共軍進行掃蕩   

打死了400多人  俘虜了900多人    中共團長孫玉秀自殺    戰爭至此進入尾聲

國軍清理戰場時 所經之處   滿目瘡痍    海岸浮屍飄蕩   血染沙灘

 

 

此次戰役  國軍犧牲 1,276人  受傷 1,982人

參與攻打金門的中共士兵 船工 民夫   共計兩梯次   9,086人

被俘 5175人   其餘全部陣亡

被俘的共軍當中   有2000多名國共內戰中被俘的國軍   

他們被迫換參戰   亦換了制服   戰後希望回到中華民國  

其餘3000人志願返回大陸   國民政府把他們送到宜蘭再教育後 

於民國41年    用漁船把他們分批遣返大陸

據說這三千餘人回到大陸後慘遭迫害    一律被開除黨籍、軍籍   送回老家種地

有些人更被定為叛徒   文革遭遇更慘    他們說:「苦戰三天,受苦三十年。」

 

古寧頭戰役  僅歷時三天  56個小時 

卻改變了歷史   保住了金門    

使台灣走出風雨飄搖的逆境     從此轉危為安    奠定了兩岸分治的局面

 

 

對這段戰役有興趣的人  可以看看下面的影片介紹

裡面有當時老百姓的現身說法

 

金門古寧頭戰役(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Uslg9_o4Xo

 

 

金門古寧頭戰役(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toAvnoFtqM 

 

 

金門古寧頭戰役(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NwWgpXPz9M&feature=related

 

 

 

古寧頭戰史館內  最珍藏的就是這幅蔣公點閱部隊的油畫

蔣公的行進方向  會隨著欣賞的角度而轉變

在畫的右邊欣賞    蔣公的點閱車隊是朝右方前進

 

 

從蔣公當年所搭乘的吉普車這個方向看   蔣公的車隊方向又直向而來

 

 

離開戰使館後   車子來到 [古寧頭北山古洋樓]

這是民古寧頭戰役中  共軍登陸後據為前進指揮的地方  

當時就在這裡   國共血戰    牆壁上彈孔斑斑    可見當時的慘烈

導遊說這裏死了太多人   金門人都不太願意到這個地方

為了怕大家參觀之後有什麼狀況   她只讓大家在車上前後看了一下這棟洋樓後就離去